中医科普 最新动态

“杏林春暖“成语故事的来历

2020-05-06 14:13:56系统

三国时,吴国侯官(今福建闽侯县)人董奉,医术高明,据晋·葛洪《神仙传》记载,董奉医术精湛,助人为乐。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三国到两晋时期,此时期群雄纷争,世无宁日,他采取与世无争,无为而治的道家哲学,隐居山林,修身养性,为民治病。董奉来到庐山。

董奉在庐山实地调查后,发现杏为药食兼备之物,一身是宝。于是,春天,董奉以杏汤免费布施山民防风祛邪;秋天,董奉教化山民以杏果佐食,既济无米之炊,又具润肺解毒之功。杏树全身不同部位具寒、热、温、凉四种属性,董奉以杏为主药配制各种方剂为前来看病的人施治,很快使纠缠山民的顽症得到了治愈和控制。

尽管“灵山之下,其木多杏”,但迟早会不能满足与日俱增、慕名而至的山民的药食两用。于是,董奉对前来求治者分文不取,只是要求重病治愈者种杏五株,轻病治愈者种杏一株。如此积年累月,被董奉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,而他所居住周边的杏树也蔚然成林,郁郁葱葱。多达10万余株。每当杏子收获季节,红杏累累,挂满枝头,所收甜杏如山,董奉以杏与乡人换谷,公平交易。以杏换取的谷物,堆积满屋。他便将换来的粮食用来救济穷人。

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,老百姓写了“杏林春暖”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。从此以后,病家赠送医者的匾额、锦旗,常有“杏林春暖”、“誉满杏林”、“杏林功德”等等之词,后人将医药界的善事美谈称为“杏林佳话”,以“杏林春暖”来赞誉医者的仁心仁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