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万杰
王万杰,男,1970年生,重庆市人,出生中医世家,1993年7月从成都中医学院(现成都中医药大学)毕业后留校承担临床、教学、科研工作。2015年晋升主任医师,自2008年起作为眼科负责人之一,在眼科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为四川省名中医、第六批四川省中医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、第二批四川省拔尖中青年中医师,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,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四川省老年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王万杰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眼科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,成绩斐然,担任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主要研究者或参与者,主持省级课题4项,四川省及成都巿科技进步奖5项,编写著作6部,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积极推广和宣传中医药文化,撰写了多部关于中医药的著作,并在多个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,对于中医药眼科学科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权威领域王万杰主任医师从事眼科诊疗工作多年,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白内障、青光眼、小儿泪囊炎等眼科常见病、多发病及疑难复杂眼病,注重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,不断提出更多更优秀的治疗理论和方法,在中医药治疗专科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和深厚的医学底蕴,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例如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类疾病,沿袭中医理论基础,创新使用化痰软坚为主的消瘰丸加减(根据血证的不同时期辩证论治加减止血、消瘀、宁血、补虚之品)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,避免了止血留瘀、活血妄行的局限性,兼顾了疾病各个时期的特质,为中医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思路;对于眼肌麻痹的治疗,创新性地提出了该病与脾虚生痰、肝风内动、血瘀气滞均有关,故治疗上应以祛风通络、化痰解痉为主,遂在正容汤加减方中用全虫以加强通络功效,加用平胃散以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,一为辨证论治,二为治未病之用,并结合针灸,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辨证运用;对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,认为在现代社会中,儿童受添加辅食不当、缺锌、选择性饮食障碍、父母饮食习惯及文化水平、进食环境、隔辈抚养及父母溺爱等因素影响导致偏食、挑食,损伤脾胃功能。脾胃乃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一方面脾胃失衡导致正气不足,正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,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,正气虚弱不足以抵抗过敏原,易患过敏性结膜炎;另一方面脾胃运化失常,气血生化乏源,肝血不足,《素问·五脏生成》“肝受血而能视”,《灵枢·脉度》“肝气通于目,肝和则目能辨无色”,肝血不足致使目窍失养,易受过敏原的侵扰成病。故治疗偏食、挑食的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应以健脾清肝,祛风止痒为要。选楂曲平胃散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,正气强则外邪不可干;过敏煎通过敛肺益气,祛风止痒,固护肺卫,抵御过敏源侵扰,二方合用治疗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疗效确切。另外,王万杰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注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,细心聆听患者的病情,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,给予患者温暖的关怀。他采用的治疗方法简单易行,不仅疗效显著,而且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,他的临床诊疗技术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,是一名备受尊重的眼科专家。王万杰主任医师以“大医精诚”为信条,视患者“光明“如一炬,将患者的眼健康和命运视为自己的责任。他不论贫富贵贱,一视同仁,悉心治疗,帮助了无数的病患。在他的治疗下,许多失明患者重见光明,许多疑难杂症也被他妙手回春。他凭借个人的执着和医学才华,名声远播,病患们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,同时,同行也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尊敬。他的行为给予了他人的信心和希望,他的思想被推广和传承。他不仅仅是一名医生,也是一名传承中医药文化、普救含灵之苦的药师。